垂花門:中國古建筑門美不怕宅院深
垂花門是古代民居四合院內的一個重要建筑,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它是內宅與外宅(前院)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古時人們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其中的二門指的就是垂花門。
在北京傳統的四合院住宅中,垂花門位于院落的中軸線上,它的兩側連接著抄手游廊,游廊的外一側是一道隔墻,稱為看面墻,把院落截然分為內外兩部分。垂花門以莊重華麗的形象,成為四合院的外院與內宅的分水嶺,所謂的內外有別,就是以此為界。
垂花門以外的倒座房或廳房及其所屬院落算作外宅,用來接待外來賓客;垂花門以內的正房、廂房、耳房以及后罩房等則屬內宅,供自家人生活起居,內宅一般是不允許外人隨便出入的,就連自家的男仆都必須執行。
在品第森嚴的古代,宅院門戶等級的高低能直接反映出房主人的品級地位,宅主的財力、家世的繁衍、文化素養的高低,甚至還能看出宅主的愛好和性格。正因為如此,垂花門作為內宅的宅門,它的建造與修飾都是非??季康摹?/p>
垂花門在整座宅院的中軸線上,因建造華麗,所以它是全宅中最為醒目的地方。從外邊看,它像一座極為華麗的磚木結構的門樓,柱上有華麗的木雕,而從院內看垂花門,則似一座亭榭建筑的方形小屋。四扇綠色的木屏門因為經常關著,恰似一面墻,增加了垂花門的立體感。垂花門的頂部多為卷棚式,門外部分的頂部為清水脊,而門內部分則是卷棚頂,兩頂勾聯搭在一起的交匯處形成了天溝。垂花門所承接的雨水有一半從天溝的兩側流出,大大減少了檐前的滴水,減少了雨水對垂花門階石的侵蝕。
垂花門的主要功能是屏障作用,為了保證內宅的秘密性,在垂花門內一側的兩棵柱間再安裝一道門,這道門稱為“屏門”。除去家族中有重大儀式,如婚、喪、嫁、娶時,需要將屏門打開之外,其余時間,屏門都是關閉的,人們進出二門時,不通過屏門而是走屏門兩側的側門或通過垂花門兩側的抄手游廊到達內院和各個房間。垂花門的這種功能,充分起到了既溝通內外宅又嚴格地劃分空間的特殊作用。
此外,還有防衛功能,為此,在向外一側的兩根柱間安裝著第一道門,這道門比較厚重,與街門相仿佛,名叫“棋盤門”,或稱“攢邊門”,白天開啟,供宅人通行,夜間關閉,有安全保衛作用。
垂花門除用于住宅建筑中,還廣泛應用于園林、寺廟等建筑當中。北京著名的皇家國林頤和園中,就有各種形式的垂花門十余座。這些建于園林中的垂花門,有的作為園中之園的出入口,有的則串聯于墻垣、游廊之間,起分隔園區、隔景、障景等作用。由于功能不同,采用的建筑形式也更加靈活,除一殿一卷式、單卷棚式而外還有獨立柱式、歇山式、廊罩式、十字形垂花門多種,充分展示出中國古建筑形式的千變萬化。
垂花門是四合院當中最亮麗的風景線,通過這小小的垂花門,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他們不但建造了氣勢恢宏的樓臺殿閣,也創造出了精美絕倫的建筑小品。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垂花門造型精致,富有內涵,集眾多傳統建筑經典裝飾元素于一身,散發著屬于自己獨特的光芒。如今現代人把這種古典形式用在了現代建筑物上,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傳承應用創新傳統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