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癡絕處,無夢見徽州。
徽派建筑以黑白為整體色調,黑、白、灰的逐漸變化構成了統(tǒng)一的視覺魅力,不僅簡單清晰,而且突出了主人不可預測的神秘…… 眾所周知,徽派建筑自成一派,具有豐富的文化審美意義和形式美感。徽派建筑給我一種直觀的感覺是,它既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特點,既不像北方建筑那樣粗獷大氣,也不像江南建筑那樣美麗溫柔。它不僅從北方帶來了實用性,而且吸收了南方建筑注重雕刻的特點。可以說,徽派建筑自己的風格和獨特的魅力。要概括他的審美特征,我覺得從司空圖《二十四詩》中提出八個字會很合適,那就是:優(yōu)雅沖淡,清奇自然。巧合的是,司空圖的祖籍也是安徽。
首先,徽派建筑風格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要有大文化的觀念和視角。
除了區(qū)域環(huán)境因素外,建筑風格的形成也與當?shù)氐奈幕諊芮邢嚓P。徽派文化實際上是一個完整而迷人的文化體系,我們討論徽派建筑也必須放在徽派文化的背景下。說到徽派文化,我們會想到歷代文化名人,從朱、戴震到陳獨秀、胡適,理學和樸學,徽州建筑、徽商、徽州茶道、盆景、雕刻、版畫,甚至徽菜。
當然,我特別關注書畫。清代書法家鄧石,如安徽人,對篆刻史上的徽派或皖派影響很大。在繪畫方面,他甚至有一個著名的新安畫派,具有鮮明的學者風格和立場。畫派的后繼者黃賓虹不僅祖籍涉縣,而且藝術生涯與黃山密切相關,最終成為一代大師。至于當代吳冠中對徽派民居的熱愛,已經成為繪畫界的故事。
那么,這些文化傳統(tǒng)和徽派建筑有什么關系呢?是文化藝術家的滲透影響了建筑,還是建筑之美滋潤了文化藝術家?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別墅和整個別墅區(qū)不僅要繼承和創(chuàng)新徽派建筑,還要繼承和弘揚徽派文化乃至中國文化。重點應該是深入挖掘文化內涵,這是建筑的靈魂。我們的成功應該在于,我們通過建筑和整個系統(tǒng)繼承了徽商精神和徽派文化。
第二,我想從書畫的角度簡單解讀一下徽派建筑。
事實上,中國繪畫、戲劇、音樂、書法、建筑等藝術類別之間存在著水乳交融的關系。宗白華先生說:中國的書畫傾向于飛翔。莊嚴的建筑也有屋檐來表達舞蹈。書畫與徽派建筑在形式美學和文化內涵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從形而下的角度來看,書法和書法還是國畫,都是水墨畫的藝術,計白為黑,都把黑白發(fā)揮到了極致。徽派建筑的粉色墻壁和整個色調也是對黑色、白色和灰色層次變化的精彩詮釋。簡單地傳達和諧與統(tǒng)一實際上是一種偉大的美。此外,中國畫講究虛實,徽派建筑其實是通過主體建筑、馬頭墻、巷道空間等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意境的虛實審美空間。
從形而上看,徽派建筑將周邊環(huán)境引入封閉的小環(huán)境,追求人與住宅、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合一的環(huán)境也是中國書畫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道法自然,回歸樸素,才能創(chuàng)作出傳世的書畫杰作。
可以說,徽派建筑是一件藝術品,是一幅立體的水墨畫。
最后,我想從個人的角度談談我對今天別墅設計的想法和期望。
什么是別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問過這個問題。顯然,它的功能不僅僅是供人居住,更是滿足人們對理想詩意生活的向往。事實上,中國傳統(tǒng)文人一直特別喜歡建造自己的花園。王維的圈川別業(yè)、白居易的廬山草堂、杜甫的浣花溪草堂……這些不僅是自我空間的創(chuàng)造,也是生活觀念和精神境界的傳達,也是文化象征。
我的很多朋友都覺得現(xiàn)在找不到有感覺的房子,尤其是書畫圈等審美品味很高的朋友。當代別墅設計已經失去了對西方的過度模仿,無法展現(xiàn)自己的文化品格和設計個性。什么是中國氣派?出路在哪?我認為,一方面,我們需要具有豐富文化遺產和設計天賦的專業(yè)設計師深入傳統(tǒng),從傳統(tǒng)建筑中汲取靈感,創(chuàng)造和突破,比如我們今天討論的非常成功的徽派別墅。另一方面,我認為我們也應該有跨境的概念。如果藝術家、書法家和畫家能夠參與其中,它可能會更有趣。此外,別墅的設計實際上是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項目,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房子可以被稱為別墅。
明代大作家唐顯祖有兩首詩,他說:他一生都癡迷于徽州。徽州是一個迷人的夢想。無論如何,我認為擁有徽州建筑風格的別墅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