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古村落——沒有雕刻的樸素之美
隆冬時節,55歲的雙套酒技藝傳承人季偉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玉祁雙套酒的故鄉無錫市惠山區玉祁街,帶著十幾位師傅拉開了釀造季的帷幕。浸泡米飯、蒸飯、開巴、堆糟、掉缸、榨酒,就像幾代人一樣,為了釀出一罐好酒,師傅們不得不手工打磨30多道工序。
雙套酒的發源地是李社村。2012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江南名村。和她孕育的雙套酒一樣,李社始終堅持天人合一的自然成長邏輯,不斷孕育新的力量。
禮社村始于南宋,寓意尚禮守法安居之地。近千年來,這種以尚禮守法安居為核心的禮文化,主導著禮社人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財富和健康。清乾隆年間,禮社憑借錫澄武中心樞紐、江湖匯合分流的交通優勢,建成了江南著名的米碼頭和繭碼頭禮社村人才輩出,誕生了一門四博士、兄弟兩院士的傳奇,中國經濟界的雙子星——孫冶方和薛暮橋。
這樣一個典型的江南名村,卻沒有很多人想象中小橋流水人家的標準化景觀。走在禮社老街上,3米寬的青磚路兩旁都是修舊的房子。到處都是名人故居和紀念館,后面住著普通的村民。晚清風格的木柵花窗里飄著食物的香味。在街上的老理發店里,一位老人在剃頭,略顯凌亂的格局充滿了煙花。
禮社的美,是不加雕琢的質樸之美。真正的傳統鄉村一定是原汁原味的美,既不臟也不精心修飾,應該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玉齊街黨委書記黃華盛告訴記者,李社村的建設始終遵循小規模發展、大規模保護的理念,努力保持村莊的原始風格。房屋、店鋪、戲臺、河流都像舊一樣修舊。修繕后的每棟房子都住著人,禮社是活千年古村。
好看的皮包難免似曾相識,但有趣的靈魂卻是萬里挑一。鄉村之美,建筑可以模仿,風景可以復制,只有根植于當地歷史傳統的文化才不能復制。禮社之美獨特,不僅是因為雙套酒、龍舞、舞鳳、蛋糕制作、禮社山歌等眾多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因為這些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仍然深深扎根于當地人的生產生活中,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