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指數使古村落強者越強?
近日,廣州發布的基于大數據架構的中國古村落文化保護與傳承云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成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概念——中國古村落傳播指數。其中,小洲村、沙灣古鎮、自力村碉樓群、村分別排名前三。
數字化和大數據能成為保護新的法寶嗎?
古村落是民俗文化博物館
古村落云平臺由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廣東民間藝術家協會等團隊共同開發。據報道,它可以收集古村落的數據,為古村落的文化保護、繼承、研究和外部交流提供數據處理和服務支持。
廣東省古村落是古村落云平臺項目的第一階段。廣東古村落資源豐富,面積約17.8萬平方公里,自然村落約17萬中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很多。這些村莊從二三百年到七八百年不等。代表嶺南農耕文明的古村落,不僅是一個社會單位,也是物質文化的綜合體。它們包含豐富而深刻的歷史文化信息,大量而精致的古建筑,是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當地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新鮮的嶺南民間文化博物館。
2007年,在省委宣傳部的領導和支持下,省文聯與省民協共同開展了廣東省古村落普查鑒定工作。以前三批204個廣東省古村落為目標
據報道,數據平臺收集了大量的音頻、視頻、圖片、文本等,并以村莊為單位進行分類存儲。未來將有更深入的大數據分析,如區域分布、內容分析等。平臺收集的信息數據可以準確到整個房屋的框架結構和歷史年份,以及整個村莊的變化歷史,并涵蓋家譜等文獻資源。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席云江表示,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古村落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傳播指數是古村落的網絡畫像
專家表示,獲取大量古村落數據信息是第一步。有了古村落的大數據,還需要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來分析和挖掘碎片化的數據,從而產生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為科研人員和愛好者建立專業的數字處理云服務平臺,可以快速搜索、檢索和分類相關信息資源。傳播指數是判斷古村落在互聯網上的影響力協助人們以一定標準做出決定的手段。古村落在網絡上的傳播能力可以通過古村落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性來衡量。
那么,這個新發布的通信指數有什么用呢?根據項目方的說法,對改善現實世界中古村落的經濟發展、文化保護和傳承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也有利于決策者和管理者正確了解古村落網絡傳播的現狀,對管理者做出發展決策起到參考作用。
現在,去古村落旅游的用戶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在互聯網上發表關于古村落的游記或評論。古村落愛好者也可以通過微博和微信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古村落網絡內容。古村落呈現給公眾的不僅僅是紙上的文字描述和模糊印象,而是以互聯網上各種數據格式為記錄載體的更豐富、更生動的形象。古村落的傳播能力指數越大,網絡信息資源越豐富,質量越高,網絡傳播能力和影響力越強,知名度越高。
古村落越低調,就越需要大聲喊叫
小洲村、沙灣古鎮、自力村碉樓群與村、天馬村、蘇家圍、龍湖古村、翠亨村、前美村、龍頭村、橋(僑)村排名前十。記者發現,這些村莊大多是近年來得到充分發展和高度關注的村莊。而排名靠后的村莊,也未必輸在景觀、內涵上,更有可能與其地理位置、人口結構等因素有關。那么,該指數是否會進一步加強馬太效應,導致排名較低的古村落越來越
項目組專家告訴記者,制作這一指數的初衷之一是讓一些目前知名度較低的古村落對推廣自己有更大的熱情,讓自己在這個排名表上逐漸攀升到一個好的位置。以項目推廣初期的數據收集為例。雖然采用了眾包的方式,大量利用了當地志愿者的力量,但仍有少數村莊因為過于偏遠或幾乎沒有人居住而未能獲得原始數據。因此,對于那些打算推廣這些古村落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建立有針對性的網絡信息資源,如建設古村落網站、增加網絡宣傳等,以提高網絡信息傳播指數。
記者還在采訪中了解到,出于各種考慮,一些古村落仍然保持著宣傳自己的態度。例如,有些人擔心村里的生活在成名后會受到太多的干擾,有些人擔心會影響村里的進一步發展。但事實上,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好村莊是藏不住的。在各種媒體平臺的幫助下,如何協調村莊的溝通、護理、運營和發展,實現良性循環,可能是我們關注類似溝通指數的真正意義。(文/大洋網-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