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銅梁安居 又一千年重慶古鎮
安居古鎮是重慶批準的20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2008年,它被授予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它位于重慶市銅梁區安居鎮。它以大安溪(瓊江)命名,意味著安居樂業。
安居古城建于隋朝,原名赤水縣。它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是重慶北部的一個重要港口城鎮。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叫安居依山為城,負龍門,鐵馬控制,遂普連接,巴渝俯瞰,涪江千里入境,城下會有籃溪、瓊江、烏木溪,三匝繞城,深潭。
安居古鎮游玩策略
安居古鎮旅游景點眾多,以安居八景和九宮十八廟而聞名。安居風光幽靜奇特,風景秀麗。既有獨特的古鎮建筑,又有古鎮精美的歷史遺跡。
安居八景
化龍鐘秀
指安居城內化龍山,《光緒銅梁縣志》載:山從城東蜿蜒而來,起伏不定,勢如盤龍,三水環繞,是舊治八景之一。
飛鳯毓靈
指飛鳳山,安居城東南,巴川鎮北,突起巨石如臺。《光緒銅梁縣志》載:出引鳳門過平橋,兩岸柳絲如織,曲徑通幽。人岱廟后,飛鳳山,后人以美麗的山峰而聞名于鳳九肖。飛鳳山東行許玻侖山。
玻侖捧月
位于鎮東兩里外玻侖山的千年古寺。《光緒銅梁縣志》載:黃昏至寺廟...突然,清光明媚,鳥兒飛翔,水鏡冰輪,月光似乎從山頂涌出,掛在老樹的樹枝上。寺廟后面的巖石參差不齊,高不勝寒。仰望下方,懷疑巨靈伸出手指,拿出白玉盤。
石馬呈祥
城東懸崖臨江上的石瑤,形如石馬,巖間歲有落石,前人以為科第占,屢試不爽。
瓊花獻瑞
每年夏秋漲水季節,涪江水急渾濁,瓊江水靜清澈。兩江交匯后,涪江水從江底滲入,直沖水面,層層涌出,像瓊花盛開,變化無窮。
紫極煙霞
在安居鎮北泉溪鄉,指紫極山。《光緒銅梁縣志》記載:乘船入瓊江,可七八里,岸轉山出,翠壁直插云霄,上為紫極山,竹樹蒙密,有古觀。每一個旭日初升,溪煙四合,鐘樓隱隱,發紺沉沉,如展楚江清曉圖,有天然畫意,反歸入江,余霞散綺,金碧燦爛,紫翠欲流,一天之間山容屢變。據說東嵐下有紫霞寺,晚鐘答響,白云往返,當時更有趣。
關濺流杯
它指的是過去的杯池。在關濺鄉關濺溪附近,《光緒銅梁縣志》載:從紫極山下的槳南折而入,穿過海棠溪,穿過一萬條。當水被吹成云,鹽泉像雪一樣薄,濺出盤子里的水也從出來。水的入口激起飛湍。昔賢在其旁鑿成流杯池,將上游的水帶入池中,曲折而歸溪,平曠幽潔可坐而休。風暖日晚,名人修相與詠,波光如鏡,杯渡如飛,左右逢源,中央宛在攬勝者以與諸會稽蘭亭云相比。
圣水晚眺
它被稱為圣水寺,周圍是短垣和紫竹。《光緒銅梁縣志》載:萬籟皆寂,白云沉沉,煙光欲暮,獨立梳妝,石岸遙望,江城遼闊如云,明月高揭,野渡人歸,隔江漁火二三,星星隨艇搖曳過河。
安居古鎮景區建筑
湖廣會館
明朝中葉建成的安居湖廣會館,明末毀于戰爭。清乾隆年間重建,咸豐又被火災摧毀,光緒年間由湖廣士紳捐款重建。銅梁縣安居軋絲廠于2003年投資培訓,會館位于安居古城南側。左側與母祖廟(天后宮、福建會館)共壁,右側與齊安公所(帝主宮)接壤。會館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現有建筑面積1387平方米。有一個戲臺。會館建在山上,從低到高多重到深。宮門上方書萬世永賴。從戲樓下走進寬大的院壩,背墻上風化的草龍隱約可見。古戲臺前柱斜撐雕刻精美,神仙人物栩栩如生。天井、庭院造型獨特,房間布局分散,石欄桿雕刻獅子、麒麟、盤龍等瑞獸和吉祥圖案。天井欄桿前后雕刻有二十四孝等人物圖案。成千上萬的容納數千人在這里聚會。
九宮十八廟
自古以來,依山傍水的美景就受到佛教和道教的青睞。唐代以來,寺廟層出不窮,明清時期最為鼎盛。九宮十八廟相繼建成。這些寺廟要么占據山頂,要么懸掛在山腰。或站在市街上,規模龐大,結構巧奪天工。廟里香煙梟梟,鐘馨之聲不絕于耳。那一幕,真是動人心弦。正是這座九宮十八廟,日落安居這個水鄉古鎮裝飾得極其繁華。今天,人們只能想象康熙三年(1737)萬壽宮(江西會館)和玄天宮的壯觀景象,依靠鎮北山下紫云宮、鎮東岳廟、鎮西建于康熙三年(1737)的廢墟。
安居古鎮在哪里?
位于重慶市銅梁區安居鎮的安居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