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廟為何供奉關公?
很多人會想,關公和佛教在寺廟里經常崇拜關公像有什么關系。今天,我們不妨深入了解一下。
關羽信仰的出現
關羽是東漢威震華夏的著名將領。關羽最特別的是,它受到了中國文化歷代的高度贊揚。由于其忠誠和勇敢的形象,它多次受到后代皇帝的贊揚,多次被公眾尊稱為關公、關帝、關武帝等。
熟悉三國的朋友也知道,關羽在荊州守護了很長一段時間,死后也被埋葬在這里。由于其突出的地位和非常美德的行為,關羽在民間享有良好的聲譽。荊州長期以來一直有相信巫鬼,重淫的傳統。因此,關羽死后,人們將其視為當地的保護神,為其建造寺廟,關公的信仰和崇拜開始出現。
關羽信仰的傳播
當然,關公信仰的傳播與《三國演義》的流行有關。事實上,關公的家喻戶曉也離不開宗教的影響。長期以來,關公信仰僅限于荊州,只停留在民間層面。這是一種真正的區域性民間信仰。
關公信仰的轉折點是隋朝天臺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根據佛教經典《佛統紀》記載,天臺宗祖師智者大師來到荊州,想在玉泉山建精華。有一天,他坐下來,突然天地晦暗,風雨怒放,怪物突然變了。他只看到關公顯靈,帶領他的鬼神出現了各種可怕的場景,擾亂了智者大師。
大師無所畏懼,斥之為死生生的輪回,貪貴愛福。畢竟妖象變了。是夜晚,云開月亮。關公出現了。經過大師的教育,他向智者大師求教五戒,皈依佛法,正式成為佛教弟子,并發誓要成為佛教的守護者。后來,為了守護佛法,關公被封為伽藍菩薩。關公被列入佛教守護神行列,雕像供奉,使關公成為中國本土佛教神。
隋唐以后,各朝皇帝以關公的忠誠化身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榜樣,不斷加封關羽候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逐漸成為民間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神,甚至與孔子并稱文武二圣
后來,人們把關羽的生日(農歷5月13日)作為伽藍菩薩的圣誕節。藏傳佛教中也有關公的信仰,有一些贊美和儀式,足以看出關公的伽藍菩薩威神顯赫,遠遠落后于藏族。
藏傳佛教中關公的說法主要起源于張嘉活佛(三世)夜夢伽藍菩薩,產生了一系列的因緣和第五世大寶法王伽瑪巴。受明成祖永樂皇帝歡迎,他來到南京傳法。今后,他把漢代的伽藍菩薩帶回楚布寺修行。藏人稱之為伽瑪漢神。北京雍和宮有一座祭拜關公的宮殿。
為何稱關公為武財神?
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關羽一生忠誠勇敢,不被金銀財寶所感動。明清時期,晉商的勢力一度達到頂峰,晉商的精神偶像是關公。關公最早對晉商的意義是作為鹽池的保護神。晉商業務范圍擴大后,關羽保佑的范圍不再局限于鹽池,而是保佑一切發財的東西。
晉商長期在外地經營,在異鄉以關帝廟為據點,使關帝廟成為團結同鄉、與外人打交道的場所。由于關公最重義、最信用的精神特征,關帝廟非常適合商人開展活動。當關帝廟成為商人活動的場所時,關羽自然會成為保佑商人生意興隆的財神。這種氛圍也被中國商人帶到了海外。許多地方的唐人街和中國街都有關帝廟。這些關帝廟是當地中國人聯系和舉辦各種公共活動的地方。
關羽實現了從武將到忠臣義士再到財神再到關圣帝君的升級,顯然不是靠武功,而是靠德行。關羽體現了中國人崇尚的道德美德,如勇、忠、仁、義、禮、智、信,信仰越來越繁榮。回搜狐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