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佑寧寺-清政府兩次賜匾?
友寧寺,全稱郭隆彌勒洲,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是安多四大寺廟之一,被譽為黃北寺廟之母。據說薩迦派寺原建在寺址附近,一度繁榮,明朝衰落。明朝萬歷十二年(1584年),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在這里講述了10多萬僧侶的傳聞。建議部落領導在這里建寺,弘揚格魯派教法。
萬歷三十年(1602年),四世達賴喇嘛云丹嘉措從內蒙古到西藏坐床,周圍13個部落頭人聯合提出建寺請求,并祈禱四世達賴喇嘛從西藏派人主持建寺。第二年,四世達賴喇嘛和四世班禪羅桑吉堅稱贊七世嘉色·但吉嘉措去建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七世嘉色活佛一世松布·但在丹嘉措等人的幫助下,建成了大經堂,并開設了顯宗學院,寺院始成。后來,密宗、時輪、醫明學院逐步建成,以學風嚴謹、制度嚴格、名僧輩出、佛法興盛而聞名。清康熙時期,寺僧7000多人,寺廟建筑2000多座,成為黃北第一寺和青海著名寺。
歷史上,佑寧寺也以許多著名的活佛而聞名,有佑寧寺有許多僧侶的說法。寺廟盛時期有30多個活佛轉世系統,其中張佳、土觀、松布、藏、王佛五個活佛轉世系統被清政府授予呼圖克圖。張嘉活佛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領導人之一,為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
清朝中央政府作為管理藏傳佛教的重要措施,曾向藏區主要寺廟贈匾。由于佑寧寺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影響,清政府也兩次贈匾。雍正十年(1732年)第一次,雍正皇帝賜寺額佑寧寺,此后以佑寧寺的名義傳世。第二次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賜真如權應匾。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清政府兩次賜匾佑寧寺,希望其發揮不同的歷史作用。
清政府希望佑寧寺在政治上發揮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族親王羅卜藏丹津叛亂。由于郭隆寺僧人與羅卜藏丹津關系密切,郭莽寺僧人加入叛軍,郭隆寺部分僧人趁機搶劫。清軍認為郭隆寺是反叛的據點之一,雍正二年,年羹堯、岳鐘琪率軍進剿。這座寺廟從農村牧區征集壯丁與清軍對抗,結果大敗。三世章嘉·若必多吉被俘,然后被轉移到北京。
雍正皇帝命令他從同屬郭隆寺著名的京呼圖克圖二世土觀活佛學習佛教,并與王子(后來的乾隆皇帝)同學學習漢、蒙、滿等文字。雍正十年(1732年),三世章嘉活佛和二世土觀活佛請雍正皇帝重建郭隆寺。雍正特命送錢派官重建,給寺廟額佑寧寺,給碑文記事。
所謂佑寧,有句話叫保佑西寧。但這似乎是不確定的。雍正在《智賜佑寧寺碑文》中指出,服役已經結束,以舊稱不雅,圣名,賜予額頭佑寧寺,紀文勒石,昭久遠。并希望寺廟重建后出現鴻慈普佑,永載清寧的景象,期待茲寺與西土山川同其悠久。因此,佑寧應該是以大慈普佑眾生,永保社鄉清平安寧。正如雍正所說,佑寧寺位于通途,喇嘛來自西藏,于茲取道。清代不僅是連接西藏和大陸的重要樞紐,也是連接中央政府和西藏的重要紐帶。因此,清政府授予佑寧牌匾,希望佑寧寺能夠總結經驗,發揮維護社會穩定、保護西南邊境和平的積極作用。此后,佑寧寺在維護社會穩定、加強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治聯系等方面確實發揮了歷史作用。
清政府希望佑寧寺在宗教上發揮弘揚正法的作用。乾隆初年,青海的一些蒙藏佛教寺廟被當地漢族貪官和政府官員摧毀。為了保護大皇帝頒布的法令,三世張嘉圖克圖要求乾隆皇帝向塔爾寺、佑寧寺、廣惠寺等寺廟頒發牌匾。乾隆十四年(1749年)三世章嘉回青海講經,將牌匾授予各寺,其中授予佑寧寺真如權應金色牌匾,以及鑲嵌珠寶的釋迦牟尼佛像和法令。這是清政府第二次向佑寧寺贈匾。乾隆賜匾使青海各寺受到尊重和有效保護,促進了青海各民族的和諧與團結。
所謂真如,是佛教術語,也被稱為如、真相、法性等,是指絕對不變的永恒真理或本體法律真相。在《成唯識論》中,真謂真實,顯非虛假;如常,表無變易。所謂真實,在一切位,常如其性,所謂真如。所謂權,也是權衡,也是佛教術語,指佛以神通而現的現實。在《止觀》中,佛日初出,權者引實,聞法即悟。應可以理解為確認和應現。因此,真如權應意味著佛教真理被佛教所示的諸法實證實。乾隆皇帝此舉旨在希望佑寧寺弘揚和認識佛教真理,成為弘揚正法的典型藏傳佛教,在宗教中發揮弘揚正法的作用。
歷史上,佑寧寺有效地發揮了弘揚正法的作用。不僅有許多著名的僧侶,而且法律事務也蓬勃發展,寺廟也因其弘揚法律的成就而出名。佑寧寺弘揚正法的成就首先體現在翻譯經文的上述方面。佑寧寺僧侶在翻譯佛經、寫作、說話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為弘揚正法、加強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譯經方面,乾隆七年(1742年),三世張嘉奉命主持,將藏經《丹珠爾》全部翻譯成蒙文,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奉命主持,翻譯成滿文。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世章嘉經皇帝批準將漢文大藏經中的《首楞嚴經》翻譯成滿、蒙、藏三個字。在上述方面,三世章嘉的《第七世達賴喇嘛傳》、《文典智源》、三世土觀的《佑寧寺志》、《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傳》、《塔爾寺志》等。三世松布的《如意寶樹史》、《青海歷史梵曲新音》、《密咒總義》在藏傳佛教和學術界享有盛譽,反映了佑寧寺高超的佛教水平。佑寧寺弘揚正法的成就也體現在掌教輔國。
佑寧寺高僧作為清中央政府的著名名字,奉命負責蒙藏地區的宗教事務,對佛教在邊疆的傳承發揮了重要作用。友寧寺高僧因輔政弘教成績突出,得到了清中央政府的高度禮遇。許多高僧自第二次授匾以來,都得到了清政府的特別賞賜。乾隆十六年(1751年),給三世章嘉振興黃教大慈大師的稱號,并給予金印。道光八年(1828年)獎勵四世章嘉錫鍍金大師之印和專利;同治九年(1870年),封五世章嘉為大師,并贈送金印金冊。光緒三十年(1904年),封七世章嘉為灌頂普善廣濟大師,并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