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格魯派六大寺廟中最大的寺廟
哲蚌寺是格魯派六大寺廟中最大的寺廟,有1萬多名僧侶。寺廟位于拉薩西郊培武孜山南坡,占地20多萬平方米。整個寺廟規模宏大,一排排的白色建筑覆蓋著山坡。從遠處看,它看起來像一堆巨大的米,所以它被稱為哲蚌。哲蚌,藏語意思"米聚",象征繁榮。
哲蚌寺由宗喀巴的弟子江洋而杰·扎西貝丹建于公元1416年。宗喀收親自舉行了開幕式。新建的哲蚌寺規模很小,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小殿堂和七個僧侶。17世紀上半葉,五世達賴擴建了寺廟,逐漸發展成七個倉庫。哲蚌寺的主要建筑包括措欽大廳、四個倉庫、甘丹頗章和50個全康村。
【措欽大殿】位于哲蚌寺中心,占地4500多平方米,經堂內有190多根柱子,可容納7000至10000名喇嘛。這是整個寺廟和尚集中誦經和舉行儀式的地方。沿廊前的石階下是寬敞的辯經場。每個倉庫的喇嘛都應該在這里立宗答辯。獲勝后,他們可以參加傳昭大法會的格西資格考試。供奉的主佛是大白傘蓋佛母像和無量勝佛9歲。后殿正中供有一尊二層樓高的鍍金"彌旺強巴佛;左邊是三世佛殿,供有三尊佛像:過去的佛燃燈,現在的佛釋迦牟尼,未來的佛強巴;右邊是各種佛經。
佛殿回廊出口處有清朝同治皇帝的御筆匾額"輸成向化"。大殿西側的"龍崩康"是靈塔殿,其中三座銀塔特別引人注目,中間是二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左右兩塔是哲蚌寺的祖師塔。大殿三樓的祖師殿有藏經閣和強巴通真佛殿,供奉著強巴8歲的銅像,據說銅像上的法螺是釋迦牟尼的遺物,是鎮寺的法寶。釋迦牟尼的說法像是四樓的主殿,兩邊有13座銀塔。側殿為羅漢堂,內供佛教祖師、羅漢等神像,并提供哲蚌主要活佛的報身像。
哲蚌寺擴建時有七個扎倉,后來逐漸合并為果芒、洛色林、德央、阿巴扎倉四個扎倉。洛色林扎倉規模最大,主經堂由108根圓柱組成,面積1100多平方米,可容納5000名僧人同時念經。后殿為強巴拉康,主要供強巴佛。果芒扎倉主經堂由102根木柱組成,面積1000多平方米,內設吉巴拉康、敏主拉康、卓瑪拉康,并列大經堂最后。
德央扎倉主經堂由56根圓木柱組成,面積500多平方米。主佛是維色強巴佛,意思是打破所有貧困強巴佛,是僧侶和信徒對未來美好幸福的向往和寄托。阿巴扎倉是密宗學院,大廳由48根柱子組成,面積480平方米。大廳里供奉著9頭34臂的勝魔飾畏金剛像,是黃教密宗三大本尊之一。傳說佛陀是大法王宗喀巴親自塑造的。據說金剛右側的宗喀巴像據說是宗喀巴自己塑造的。它的鼻梁筆直挺拔,明顯不同于其他寺廟供奉的宗喀巴像。
【甘丹頗章】這座殿是達賴喇嘛在哲蚌寺的宿舍。在布達拉宮重建之前,五世達賴喇嘛一直住在這里,當時他掌管了西藏的政治和教育權力。甘丹已成為西藏地方政府的同義詞歷史學界稱之為它"甘丹頗章政權"。甘丹頗章生活費哲蚌寺第十任堪布,即二世達賴喇嘛郭嘉措建于公元1530年,宮殿共7層,分為前、中、后三棟建筑。各種倉庫前院系地下室。二層庭院占地400多平方米,四層為僧舍游廊。達賴喇嘛的日常生活主要在7樓,有經典
大廳、臥室、講經堂、客廳等。七樓還有兩個大廳,卓瑪大廳和護法大廳。大廳里有一個女孩的尸體。據說她原本是丹巴林農民的女兒。后來,她被寺廟以妖女為由處死,并將尸體風干后塑造成吉祥天女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