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千年燃燈塔將重現 預計年底開放
燃燈佛舍利塔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最近開始修復,預計將于今年年底開放。北京市通州區將建設臺湖表演藝術城,建設全球影城,發展宋莊藝術城,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科技、農業等產品的綜合發展,建設京津冀協調發展的大運河經濟發展帶。
北京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通州燈塔是京杭大運河北端的風景。它建于北周,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座八角形13層密檐塔,高56米,與天寧寺塔并列北京最高最大塔。以燃燈塔為原型的北京大學著名校園建筑博雅塔。中國有數百座古塔,燃燈塔以其獨特的特點。1976年唐山地震震壞了塔下的蓮座,使塔體出現了許多裂縫,最后一次大修是在1985年。
燃燈佛舍利塔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近日開始修繕,預計今年年底開放。
大運河標志建筑-燈塔修復
燈塔是通州古城的象征,也是大運河通州段的起點,是京杭大運河的四大著名塔之一。到目前為止,42公里的運河水道已經穿過通州,與沿海文物建筑和沉淀了100年的文化共同形成了大運河文化帶。
今年4月,燃燈佛舍利塔開始修仍在關閉,景區門口掛著修復暫停開放的提示。預計它將在今年年底前重新開放。
通州區文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邢振華表示,作為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州古城核心區的標志性建筑就是這座古塔。這座塔建于北周末。這座塔有13層八角形,高約56米。塔基須彌座呈蓮花形,塔內有一尊燃燈佛像。
燃燈塔于1986年左右修復,30多年過去了,今年年初啟動了燃燈塔的修復工程。維修工作非常專業。為了保護塔體,腳手架與燃燈塔實現零距離接觸,相當于圍繞燃燈塔搭建了50多米高的腳手架。現場幾乎沒有電力驅動。整個維修過程遵循傳統工藝。項目最多有50多人,包括架子工、木材、瓷磚、油漆、繪畫等工作。
維修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為燈塔安裝自動體檢設備。未來,只要塔基和塔體稍有損壞,信息系統就能找到病變并提示管理單位。邢振華說:現在已經基本完成,計劃在今年年底重新開放。
三年全面修復不可移動文物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不可移動文物,通州在今年年中開展了兩個多月的檢查工作,逐一了解了236件不可移動文物的現狀和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在這236件不可移動文物中,有兩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和通州現代學校建筑群。根據安排,大運河將優先改善環境,通州現代學校建筑群將進行日常維護和修復。通州現代學校建筑群分散在鹿河中學等學校,仍保留與教學相關的功能,因此我們的重點改進工作仍在大運河沿線。
接下來,通州區將科學保護大運河文物,結合北京市文物局三年行動計劃,全面修復通州有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徹底改善文物生活環境。
運河除了歷史遺跡外,還逐一發現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通州區的普查,該地區有3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2個國家,5個市。
近90歲的趙慶福是通州運河船工號唯一具有代表性的繼承人。他把瀕臨滅絕的記憶傳給了第三代。邢振華說:運河船工號已經做了專門的收集工作,文字和曲調都有有形的記錄。文化中心的老師們也把運河號編成了一個節目,可以出去交流表演。
文保利用新途徑帶動文創產業
目前,大運河的保護、發展和利用正面臨著城市現代化和農村城市化的嚴重挑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副總規劃師張廣漢在運河文化保護論壇上指出,沿海城鎮依托運河發展,應建立大運河保護與沿線城鎮發展的互動關系。這是通州區深入思考的問題——如何保護運河文化。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州區未來將在利用好運河資源方面統一保護和利用文物和歷史遺跡。合理利用修設村民文化活動站、非物質文化展覽、村歷史博物館等。
同時發展休閑旅游業。編制《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品牌推廣規劃》A水平景區可行性研究報告。合理利用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公園、三廟一塔景區、休閑農場等景區。促進京津冀協調發展,與河北省香河縣、天津市武清區成立通武廊旅游合作聯盟
此外,通州還將建設臺湖表演藝術城、全球影城、宋莊藝術城;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科技、農業一體化發展,建設京津冀協調發展的大運河經濟發展帶;制定支持、吸引資金、人才等優惠政策,培養文化創意產業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