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寶寺——輝煌一時毀滅佛教災難
俗話說:世界上大多數著名的山僧都是。中國的土地,美麗的山川,一切美麗的風景,必須有著名的剎車寶寺建造,有些占據了山的勝利,有些根據水的美麗,有些是春天的奇跡,有些是洞穴的幽靜,四者兼有,神寶寺也是其中之一。
神寶寺是北魏孝明帝正光第一年(520)明沙門建造的。清代馬大相編寫的《靈巖志》記載,北魏正光(520-525年)初,法定禪師從西方來到靈巖,開辟山區,大規模建造寺廟。先在方山的陰涼處建寺,稱神寶(原名靜默寺),后在方山的陽光下建寺。
四方佛
北周建德三年,即574年,北周武帝下令禁止傳播佛教和道教,摧毀寺廟和經典雕像。然而,由于當時周武帝沒有統一全國,對滅佛運動影響不大,神寶寺和靈巖寺也沒有嚴重問題。武帝死后,宣帝廢除了圣旨,佛教很快恢復,神寶寺也復興了。在接下來的270年里,神寶寺和靈巖寺在方山腳下同步發展,直到唐會昌五年。
唐武宗滅法五年,即公元845年。日本僧圓仁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禮》中記載道:天下僧尼俗盡,天下毀折佛堂蘭若寺舍盡。大唐,中華文明在國內外聞名的時期,也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巔峰時期此時佛教八宗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然而,事情必須逆轉。中唐以后,佛教脫離民間,自身的發展開始向經濟、神秘、粗俗發展,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方向。因此,宗教變革,會昌法難,讓中國佛教徒膽戰心驚,深深烙印在心中的名詞,永遠被大和尚用顫抖的手記錄下來!
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宗教迫害運動中,靈巖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紅門只有方山證盟功德龕。與靈巖寺相對的神寶寺也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從那以后,它再也沒有復興過。只有一尊圓雕四方佛和一座神寶寺紀念碑輝煌。
神寶寺碑
四方佛高130厘米,像62厘米,蓮座高68厘米。四佛大小相同,面對四面,背相對,坐在蓮座上。根據佛教的內容,四佛分別是:東方香世界的阿佛;南方喜歡世界的寶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的微妙聲佛。四佛都露出右肩,身材豐滿寫實,衣紋密集,薄紗透體,曹衣出水,巧奪天工。
據研究,神寶寺紀念碑《大唐齊州神寶寺之杰》記載于神寶寺重建時。1965年,神寶寺紀念碑與四方佛一起移入泰安岱廟。
現在,當你去神寶寺遺址時,你看不到四面八方的佛陀和神寶寺紀念碑,聽不到晨鐘暮鼓,念佛念經。只有南山坡上的寶泉一眼,孤獨地訴說著古老的神話鑿井得不到水,土生土長的人在泉源鑿池蓄水,秋泉旺的時候溢出成溪。(文字/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