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布拉康宮-西藏古堡式建筑起點
雍布拉康宮位于西藏山南瓊結縣。它是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古堡式建筑。它建于公元前100年,是吐蕃第一代國王聶赤贊布時期的建筑。雍布拉康宮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座宮殿,無論是西藏歷史經典還是藏族民間傳說。
20世紀末,西藏考古發掘發現,西藏昌都卡若遺址和拉薩曲貢遺址出土的文物被確認為新石器時代。陶器、石器和骨器不僅被發現在這些遺址中,而且還被發現為石屋的基礎。此時,西藏歷史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永布拉康宮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建筑的結論動搖了。
人們開始認為西藏的建筑歷史應該從2000年前至少推到3500年到4000年。那么如何理解雍布拉康宮,如何理解雍布拉康宮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建筑,已經成為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在這個問題正式解決之前,我根據雍不拉康宮殿建設的時代和宮殿的形狀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雍布拉康宮殿是西藏歷史上城堡建筑的開始國建筑影響,反映西藏當地建筑風格的例子。
古堡式建筑在西藏境內外的藏區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僅在西藏,西部阿里地區最著名的古格王朝遺址就是古堡式建筑。古格王朝遺址始于古象雄時代,當時出于戰爭防御,其選址和結構決定了古堡式建筑的基調。從苯教滅亡到藏傳佛教的建立,在這座建筑上留下了各個時代的烙印。從一座單一純凈的古象雄古遺址建筑,到多元建筑思想共存的古堡式建筑。
藏傳佛教和佛殿建筑漂亮地出現在古格王朝遺址的建筑群中,規模不小;在人工鑿的洞穴建筑群中,土坯砌成的方形建筑出現了,兩者并存相輔相成。后來出現了宗府建筑——老西藏扎讓縣政府辦公樓。這座世俗權利機關的建筑在古格遺址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樣一座山上有三種建筑,每種建筑都清晰地體現了自己的思想和風格。然而,就建筑本身而言,古格王朝遺址古堡式建筑的特點仍然是其主題。今天,當我們站在古格王朝遺址的山腳下,仰望這座宏偉古老的建筑時,給我們最強烈的整體感覺仍然是一座易于防御和攻擊的古堡式建筑。
日喀則舊宗府遺址位于西藏日喀則,也是典型的城堡建筑。舊宗府是舊西藏管理日喀則地區政府的辦公樓。這是一座象征世俗權利機構的建筑。它位于山坡上,與山下平地上的大型居民建筑群居高臨下。
舊宗府建筑之所以是古堡式建筑,是因為它既沒有像寺廟建筑那樣獨立存在,也沒有像寺廟建筑那樣獨立存在,而是從高度上與民居建筑保持距離。我認為這是古堡式建筑的基本條件。藏區仍有許多古堡式建筑。我見過林周縣原達孜宗舊宗府遺址、山南貢嘎縣原貢嘎縣舊宗府遺址、日喀則定日縣原日宗舊宗府遺址。據說日喀則仁布縣也有這樣的建筑遺址。這些古堡式建筑從布局、建筑風格、內外裝飾等方面保持了西藏本土建筑風格。它們雖然高大,但不華麗,雖然規范整潔,但不失粗獷,與西藏雄偉的山河風貌相一致。
眾所周知,西藏的許多寺廟建筑大多建在半山腰上,這與古堡式建筑相似,但本質上卻大不相同。佛教提倡厭世出生的思想。寺廟的位置遠離民居建筑,避免了半山腰世界的需要,而不是為了防御敵人或展示非凡的權利。這是區別是否是城堡式建筑的條件之一。此外,雖然西藏寺廟遠離市中心,尋求安靜,處于安靜的溝中,但建筑本身的裝飾豪華華麗,與紅塵中的宗府建筑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是區分古堡式建筑的條件。
現在我們的話題回到雍布拉康宮殿建筑。雍布拉康宮有兩千年的歷史。它的原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我們不可能再找到雍布拉康宮,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仍然可以找到雍布拉康宮建筑風格的一些線索。墻外使整個建筑形狀倒斗;門窗設計小;梁、椽木等建筑木構件短,使房屋橫向空間小;柱短粗,使房屋低;柱頭、柱長、短支撐木雕刻裝飾不多;由于采石工具不發達,建筑石材不規則,因此,墻體砌體所必需的橫向水平要求和縱向直線要求只能通過工匠高超的砌石技術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來解決。這種墻體砌筑技術正是藏族早期建筑的一大特色。雍布拉康宮的屋頂上出現了歇山和湯金頂。顯然,這是后來添加的,因為大昭寺屋頂上的金頂最早出現在14世紀初。
今天,在雍布拉康宮的山腳下,我們看不到更多的住宅建筑。雍布拉康宮看起來像一座寺廟建筑。它遠離世界,傲慢自大。然而,僅僅把它確定為寺廟建筑是不夠的,因為我們不能掌握2000多年前雅碧溝的地理環境、生態氣候、植被、人口分布、政治文化數據。
盡管如此,我們現在可以確認雍布拉康宮是吐蕃第一代國王的宮殿,這是藏族歷史典籍所認可的。此外,我們今天親眼看到的是一座具有濃厚藏族地方建筑特色的簡單粗糙宮殿。當我們看到它時,我們都會想到四川藏碉堡建筑。由于這些原因,我認為雍布拉康宮是一座古堡建筑,也是西藏古堡建筑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