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瑰寶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治教育統一的統治中心。自五世達賴喇嘛以來,這里舉行了主要的宗教和政治儀式,也是供奉歷代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布達拉是舟島,是梵語音譯,也翻譯成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居住的島嶼。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總面積36萬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萬多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包括宮殿、靈塔、佛殿、經典、僧侶、庭院等,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宮殿建筑。
布達拉宮建在山上,建筑重疊,宮殿崎嶇,雄偉,天空,堅固的花崗巖墻,松茸平白馬草墻領,輝煌的金頂,巨大的鍍金瓶、建筑和祈禱旗裝飾效果強,紅、白、黃三種顏色對比鮮明,分層建筑,層層建筑,反映了藏族古建筑的迷人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髓。
吐蕃松贊干布建于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座,加山修行室有1000間,因雷擊和戰爭嚴重破壞。1645年(藏歷木雞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甘丹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由第司索郎主持,重建了布達拉宮的白宮和宮墻城門角樓,并將政權機構遷至哲蚌寺。1690年(藏歷鐵馬年),第司桑杰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紅宮。1693年(藏歷水雞年)工程竣工。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筑。特別是1936年(藏歷火鼠年)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后,布達拉宮今天的規模就形成了。
白宮和紅宮是布達拉宮的主要建筑。
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辦事處,高七層。東有寂靜圓滿的大廳(措慶夏司西平措)位于第四層中央,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大廳,占地717平方米。它是達賴喇嘛坐床、親政儀式等主要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場所。第五、六六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達賴拉喇嘛冬季的日常生活宮,最高處第七層,被稱為東西日光殿,因為它整天陽光明媚。
紅宮,主要是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種佛殿,共有8座靈塔,其中五世達賴喇嘛最大。西有寂靜圓滿的殿堂(措達努司西平措),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25平方米,內壁畫滿壁畫。五世達賴喇嘛去北京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最著名的。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高懸在殿內達賴喇嘛寶座上方。法王洞(曲吉竹普)等一些建筑是吐蕃時期遺存下來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筑,包括極其珍貴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極其珍貴的雕像。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現在有一尊十一面觀音像,由清乾隆皇帝的畫像和十三世達賴喇嘛用兩萬多銀鑄成。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新的建筑,建于1933年,建于3年。還有上師殿、菩提道次第殿、響銅殿、世襲殿等。
布達拉宮還有一些附屬建筑,包括朗杰扎倉、和尚學校、和尚學校、東西庭院和山腳下的雪老城,以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馬基康、雪巴列空、印度經濟學院、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后花園龍王潭。
在過去的300年里,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多平方米的壁畫、近1000座塔、數萬尊雕像、數萬張唐卡(卷軸畫);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典;明清兩代皇帝給達賴喇嘛的金書、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瓷器、琺瑯、玉器、錦緞和工藝品,這些文物豐富多彩,主題豐富。
1959年以后,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非常重視布達拉宮的維護和保護。除常年撥付專項維修資金外,1988年,國務院決定撥出巨額資金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維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開工。在藏漢工程技術人員的團結合作下,經過五年的工程成功竣工,布達拉宮是一種民族文化瑰寶,以新的魅力吸引了數千萬國內游客。(文/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