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民居的生態哲理
中國民居的生態哲學主導著傳統哲學,而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哲學和生態概念的有機聯系和統一。因此,必須從中國傳統哲學的高度來分析和研究中國傳統民居生態精神的探索。哲學是科學的科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現代生態哲學的提出歷史不長,但生態概念在哲學中融合,在以中國為代表的古代東方文化體系中已經明確存在。
在中國古代,人與自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中國的天人合一哲學就是這種熟悉的總結和總結。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天是一種無所不包的自然,是一種對象;人是與天地共存的人,是主體。天人合一是主體融入客體,形成兩者的基本統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老子是指天地人都有其內在的肌理,但最終都要服從不斷運動的自然規律。
中國古代哲學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與自然的有機聯系。天人同構,把自然看作是一個大世界,而人是一個小世界。自然的天象變化和人體的變化活動有直接相互感應的共同規律。人類的生命不斷與自然交換能量和信息,以維持其運動。天地之間是一個有機循環和新陳代謝的整體系統。英國李約瑟博士對中國古代這一天、地、人的有機整體觀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中國發展了有機的宇宙哲學”,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大自然的生命在于陰陽的結合,陰陽是宇宙間最基本的兩種力量。這是物質世界結構的最終原理。
萬物負陰抱陽(老子),萬物由陰陽結合而成。陰陽結合是太極,是生命的種子。陰陽是對立統一的規律,具有互補依存、平衡協調的機制。五行是一種簡單的唯物主義思想,將世界的本質歸因于物質元素。五行被認為是萬物的基本元素和屬性。
宇宙中的一切都按照陰陽五行的規律組織成一個大系統,同時形成一個小系統,按照統一的節奏運行。任何相對獨立的事物都具有與陰陽五行同構、宇宙整體相似的所有特征。在宇宙一體化理論的基礎上,自然形成了天、地、人的統一思想。
氣是傳統哲學中涉及生態問題的重要范疇之一。氣被認為是萬物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在歷代哲學家的理論觀念中,氣的內涵和延伸不斷發展,變得非常廣泛。從現代觀念來看,氣就像量子場中的場,氣場的延伸也可以成為心理場。
傳統哲學認為,天地間萬物的互動感應是氣的作用。在生活環境中,自然、建筑和生活會互動,對人的生活存在、精神活動和審美觀念有不同的影響和結果。違背原則,破壞生命之氣與自然之氣的和諧,就會產生不良影響。氣是中國風水理論的精髓。氣乘風散,界水止,古人聚之不散,行之有止,所以叫風水(《葬經》),風水以氣為主。
正是在宇宙一體化、強調整體功能原則和以人為本的天地一體化的思想指導下,上述簡單的生態哲學提倡人們在自然變化發生前引導和轉化自然,并在其變化后盡可能適應它,從而實現天與人的愿望,人不違背天地,與自然和諧共存。中國古代簡單的生態哲學與現代生態觀不謀而合,但在時空上卻大大超越了現代生態的形成。